第249章 北地骑士_朕这一生,如履薄冰
言情小说 > 朕这一生,如履薄冰 > 第249章 北地骑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49章 北地骑士

  天子荣新元元年,冬十月二十四。

  北地郡故郡治,义渠县。

  ——光是从北地郡曾经的郡治名,便不难猜测出北地郡的由来。

  秦昭襄王三十六年,秦灭义渠,设北地郡,治义渠,为秦初置三十六郡之一。

  二世即立,随着陈胜吴广起义大泽,王离率领秦长城军团南下平叛,让草原最不起眼的一个小部落:匈奴部占了天大的便宜,继承了秦掌控下的大片草原不说,甚至还得到了秦长城军团回撤时,没来得及带走的粮草、军械。

  待秦亡汉兴,华夏文明的北方边境,早就从秦时南移了数百里不止。

  曾经的前沿阵地:高阙,成为了匈奴人的腹地;

  曾经的进攻中转站:秦长城,更是成了匈奴人躲避风雪的天然营地。

  而曾经的大后方,北地、上、代等郡,却成了如今的汉匈交界。

  ——甚至就连这,都还是太祖皇帝凭一场平城战役,将汉室的实际掌控范围北推了数百里,才艰难达成。

  曾经的北地郡治:义渠县,也在马玲成为北地新郡治之后,变成了汉置北地郡东北边境的军事重镇。

  此刻,北地郡守程不识,便位于义渠县内。

  当长安发出的诏书传达时,程不识正在义渠县衙内,查阅着自发前来参军的北地儿郎档案。

  接到刘荣‘不必顾忌地方治安,全力征召兵马,而后进驻朝那塞’的诏令,程不识坐在县衙正堂上首,看着面前的木案,陷入了一阵漫长的思虑之中。

  “尽召北地可战之兵……”

  看着左手边的诏书,程不识会心一笑,面上凝重之色却并没有消散。

  稍一转头,看向右手边,那高高堆起的竹简,程不识又是苦笑着摇了摇头。

  “北地骑士……”

  “难不成,真要在北地都尉下,组建一支骑兵?”

  程不识不由得陷入沉思。

  匈奴人还没来;

  但程不识派去打探的斥候已经传回消息:北地郡西、北方向,已经被彻底封锁!

  而且,对北地郡西、北边境进行封锁的,并非幕南诸部的兵马,而是右贤王直属的本部兵马!

  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。

  程不识派出的斥候走不出北地、走不进草原,已经很能说明情况了。

  ——与绝大多数人料想中的状况有所不同:汉匈边境,其实在绝大多数时候,都是维持着半开放的状态。

  何谓半开放?

  便是既没有开放到完全放任人员流动,也没有彻底闭关锁国。

  西起陇右,东至燕国右北平——整条汉匈接壤边境线,每个数百里便有一处供汉匈双方进行贸易往来的互市。

  这些互市,是匈奴人自汉太祖高皇帝时开始,经过一次次和亲、一次次和谈,从汉家敲诈得来。

  ——汉匈互市,对谁更有利?

  ——说是‘互市’,匈奴人又能给汉家带来什么?

  左右不过牛羊牧畜,以及牧畜皮毛、乳制品之类。

  这些东西,汉家缺归缺,但也不是没有,而且这些东西并非必需品。

  反观匈奴人能从汉家得到的,却是草原上一点都没有,甚至未来也很难有的稀缺生活物资,乃至战略物资。

  盐!

  醋!

  茶!

  药!

  以及各类青铜制品、布帛纺织品等等,都是能大幅改善匈奴人生活质量,乃至提高文明进程的好东西。

  所以,匈奴人才会如此不遗余力,不惜通过武力压迫,再以军事实力胁迫汉家设立互市,以供匈奴人换回汉家的物资。

  作为完整的统一政权,汉家也不是傻子,更不是大怂那样的软骨头。

  答应设立这么多互市,汉家自也有自己的考量。

 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,便在此刻的程不识手中有所体现。

  ——程不识派去打探消息的斥候,是扮做商人出边关的!

  斥候没出北地,就意味着匈奴人眼下,不允许商人出入汉匈边境!

  汉家的商人,明明能为匈奴人带来梦寐以求的稀罕物件,眼下,匈奴人却不允许汉商过境;

  如果连这点问题都想不明白,程不识,也就妄为边关守将,尤其还是出身边郡的边关守将了……

  “能让整个河南地,都不为财货所动的,只能是右贤王的军令。”

  “——甚至是单于庭的军令,亦未可知。”

  “只不知,何时而来,又带了多少兵马……”

  如是想着,程不识便疲惫的揉了揉眼角,为眼下的状况头疼起来。

  不多时,七八位身形魁梧的将帅鱼贯而入,各带着凝重之色,对程不识轰然一拱手。

  却见程不识淡淡摆了摆手,示意众人落座,而后才将手边的诏书递给身旁亲卫,交由众人传阅。

  “狄酋不循惯例,至今未曾吊唁大行孝景皇帝……”

  ···

  “朕与朝中诸公、将议,断定胡蛮必欲叩边……”

  ···

  “不来则以,来,则必入北地……”

  ···

  “着北地都尉部,尽召北地可战之卒,即驻朝那塞……”

  ···

  “不可力敌,以保境安民为要,静待长安大军援抵……”

  将那纸明显没有经过太多润色,具有极其浓厚的军事色彩、明显下发给领军大将的诏书依次传阅过后,众将帅也不由得陷入沉思。

  说是众将帅,但北地都尉部满共就四千人马;

  按照汉家如今的什伍之制——五人一伍,十人一什,五十人为一屯,百人为一曲,五百人为一队,千人为一校,五千人为一部。

  这么说下来,北地都尉四千余兵马,却连‘一部’的编制都没凑满,下辖不过四校尉。

  此刻,能走到程不识所在的正堂议事者,这四个校尉,也就是千人将,就已经是程不识下的最高级别将领了。

  剩下那三四個,不是郡衙分管军事的千石佐吏,便是义渠、马玲等县的县尉。

  放在其他任何一个郡,甚至是任何一个边郡,这样的将帅阵容,其实都算不上差。

  但考虑到眼下,程不识掌控下的北地郡,很可能面临着匈奴数万骑兵集群的入侵,这阵容就多少显得有些寒酸了。

  故而,这些人能对程不识提供的有效建议,也会极大受限于各自的眼界;

  与其说是将帅,倒不如说这些人,都是程不识指挥部队的左膀右臂——下达军令让他们执行,他们肯定是眉头都不皱一下,但若是让他们中军议事,那就是有些难为他们了……

  “长安派出的援军,有多少兵马?”

  “何时启程、何时援抵北地,又由何人领兵?”

  果然不出程不识所料——在传阅过刘荣的诏书,得知长安朝堂派出了援兵之后,众人的注意力,都尽数被这支中央大军所吸引。

  愣是没有哪怕一个人,将哪怕半点注意力,放在了接下来,援军抵达之前的战事之上。

  知道这些人眼界就是这个层次,在其位、谋其政,程不识也就没太苛责。

  只深吸一口气,从怀中取出一张绢布,再度递给身旁亲卫,交由众人查阅。

  众人边查阅着,程不识一边也不忘开口说道:“北军三部校尉,共计六千兵马,外加沿途自发从军的关中丈夫,或有三、四万人。”

  “——于七日前出发,最晚后日能抵达萧关,之后,便可随时过箫关而进驻北地。”

  “由车骑将军:曲周侯郦寄为帅。”

  “上将军弓高侯韩颓当,左将军榆侯栾布各为将。”

  程不识此言一出,硕大的正堂之内,只当即响起众将官粗重的呼气声。

  ——呼

  ——还好还好;

  北军三校,已经是长安朝堂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,从北军调拨给平叛大军的六成!

  当年,孝景皇帝调拨北军五校,共计万人,交由大将军窦婴调遣;

  窦婴带着这一万人马从长安出发,一路东出函谷,过洛阳而临睢阳——千余里征途,窦婴便凭着这北军五校一万兵马,硬生生招拢了二十万大军!

  此番,曲周侯郦寄拜车骑将军,就算是急进军,有北军三校六千骨干,只要愿意,也总还是能招揽到五六万兵马的。

  毕竟当年,窦婴的大军是出关平叛;

  而此番,郦寄的车骑大军却是驰援北地,极有可能和匈奴人交手!

  二者对汉家的儿郎——尤其是关中,那些曾被誉为‘虎狼之秦’的三秦丈夫而言,显然不是一个级别的诱惑。

  随军平叛,三五个首级才能累功,十几个首级才能升爵,几十个首级,才可能让名字传到长安。

  但和匈奴人交手,自公乘以下,一颗匈奴首级,便可以直接换得一级爵位!

  也就是说,哪怕你是最低级别的一级爵位:公士,也只需要七颗匈奴首级,便可以将爵位提升到第八级的公乘!

  何谓公乘?

  ——顾名思义:得乘公家之车!

  走在路上,碰上公家的车从身边走过,只要不是军政急务,你就有权要求坐上这辆车!

  虽然从公乘开始,提升每一级爵位需要的匈奴首级都会累加——公乘两颗首级升五大夫,五大夫三颗首级升左庶长,左庶长四颗首级升右庶长……

  等等等等;

  但比起那含金量还不如贼寇的叛军,匈奴首级,依旧是汉家百姓最向往的进阶凭证。

  眼下,北地的状况很不好。

  虽然匈奴人还没有打来,但已经充斥在整个北地郡上空的浓烈火药味,也已搞得整个北地上下人心惶惶。

  就连这些个军中将领——这些有资格来和程不识商谈的将帅,心里也是没底的。

  毕竟当年,北地都尉孙卯率兵五千,在朝那塞战至最后一兵一卒,竟连一个复述当日战况的信使都没活下来!

  也就难怪这些将军们如此担心、难怪他们在得知朝堂已经派出援军,而且是一支相当强大的援军时,会感到如释重负了。

  看着麾下将帅如此作态,程不识原本打算说出口的话,便也再也说不出来了。

  “郦寄,恐怕不会轻易出箫关……”

  “为免当年,太宗皇帝备战长安的事发生第二次,郦寄肯定会把箫关,视作此战第一首重。”

  “至于朝那塞……”

  如是想着,程不识便故作淡然的抬起头,云淡风轻的笑了笑。

  “数万援军抵达在即,我部,也要不日开拔了。”

  “——奉陛下诏谕,顷北地可战之兵,进驻朝那塞!”

  “依某之见,至多不过十日,车骑大军便可援抵朝那。”

  ···

  “今明二日,诸位便抓紧些,将可收拢的兵马都收拢,各编为校。”

  “尤其是自备粮草、弓马的骑士,务要单独编为骑军。”

  “——有一千,便编为骑校尉;”

  “——有五百,便编为骑司马;”

  “便是只有一百,乃至只有五十,也绝不可混编入我北地都尉。”

  “这支骑军,某有大用!”

  程不识的军队,本就是以森严的秩序、规矩闻名。

  时至今日,汉家军中,甚至已经开始出现传言,说是宁可去李广军中做伙夫,也绝不要给程不识做将军。

  究其原因,自然是二人治军理念南辕北辙。

  ——李广治军,信奉做兄弟、在心中,主打一个宽松惬意,打仗也是乌泱泱冲上去群殴,走的就是个乱拳打死老师傅的路数。

  反观程不识,治军一板一眼,军法恨不能比廷尉属衙的《汉律》还公平公正,主打一个功必赏,过必罚。

  此刻,程不识拿了注意,本就没有多少主观能动性的众将帅,自也是当即拱手领了命,而后便下去收编前来参军的男丁去了。

  在众人都离开之后,程不识也终是再度低下头,从怀中,取出一张明显有些特别的衣角。

  看着这张衣角上的小字,程不识的心,也随之一点点坠入谷底……

  “一万人……”

  “郦车骑能派来支援朝那塞的,至多只有一万人……”

  ···

  “万一那右贤王伊稚斜,带来了右贤王部所有兵马,乃至那些幕南部族呢?”

  “万一……”

  “万一连那军臣,也要拉着单于庭,到这北地走上一遭呢……”

  越想,程不识面色便越显凝重,到最后,更是阴沉的看不出原本模样。

  终,还是见程不识悠悠发出一声长叹,或者说是费力呼出一口浊气,才从上首主座上艰难起身;

  抬手抓起笔,自衣袖内拉出一层米白色内衬,便就势写了起来。

  ——吾兄弓高侯韩公如晤;

  今弟身陷绝难,奉诏固守朝那以待援……

  ······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yq1.cc。言情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yq1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